为全方位利用水域空间,舟山市普陀区打造水上发电、水下特色养殖的立体化“渔光互补模式”,实现渔业养殖与绿色发电的生态产业融合、集约发展。
一是现场调研,梳理清单明思路。
邀请专业公司实地勘察,确定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机容量为200MW,采用大跨度钢桁架结构方案建设,实行“上方光伏发电下方渔业养殖”的渔光互补模式,尽可能避免占用养殖水面,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,实现“渔、电”双丰收。项目总投资约1.28亿美元,预计年平均发电小时数1100h,年发电量2.2亿千瓦时。
二是积极回应,精准把脉解难题。
主动联系浙江大学、宁波大学、浙江海洋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召开论证会,就光伏项目是否影响产量问题作出解答,打消养殖户顾虑。工程化改造光伏基地内设施,引进光伏渔业新型技术模式,提升作物产能,建立渔光互补型现代设施渔业示范区。
三是试点带动,有序推开聚合力。
按照“试点先行、逐步推开,积极稳妥、务求实效”原则,在基地3350亩养殖塘中选择60亩先行试验渔光互补,落实采购升压站储能站设备,安装试验塘光伏板并形成实物投资量。目前已完成环境评估。
原标题:舟山市普陀区积极拓展渔光互补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
关键词:
光伏,清洁能源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
联系邮箱:hbzhan@vip.qq.com
- 版权与免责声明
- 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环保在线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,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,https://www.hb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- 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